April 10, 2025

The Importance of Purpose

我从凌晨2点48分躺下准备睡觉,但直到现在凌晨3点24分,我都难以入睡,因为就在刚刚,我突然在某一个moment,意识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(purpose)到底有多重要,这种恍然大明白的兴奋感让我从床上立马爬起来,打开电脑写下这篇文章。

What exactly is a Purpose?

从小到大,我时常听到来自父母或老师的有关”明确目标“的建议,例如“你要在xx考试里拿到xx分”,“高考要考到xx分,大学要去xx学校”等等,但是无一例外的是,这些所谓的目标,往往是出于他者的考虑,而非发自自己的内心,这非但没有让我因为目标地设立而变得动力十足,相反,我往往为了追求这个目标而精疲力尽,甚者,我开始渐渐屏蔽自己内心的声音,在他人的喧闹声中迷失了自己。

那么,究竟什么是一个好的purpose?这时候就可以问问自己,“对我来说,做什么事情会给我带来能量?”紧紧抓住那个能带给自己能量的事情,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real purpose,一个能给人带来能量的事情,才能让人长期坚持下去,并从中有所收获。不要道听途说所谓的“风口”或是“热门行业”,I believe that即使它们短期内可能会给我带来收益,但倘若长期做着无法给自己带来能量的事情,会让我感到overwhelmed,反过来吸干我的精力,最终会使人burn out.

好的purpose来自于自己的内心,这需要对自己的绝对诚实。所以现在我要问问自己了,“什么事情能给我带来能量?” To be honest, I don’t know, or…I dare not admit it…承认和面对事实,在一定程度上,会否定我过去长时间以来信奉的"purpose"和我为之做出的夜以继日的努力…It’s like…“You idiot, you’ve just wasted too much time on that bullshit”.

这段思考让我恐惧,但无法逃避…我打算给自己的留一个gap year稍作喘息,从而面对这些复杂的情感和这个魔幻的世界…Let’s go on first, keep the writing streak.

Asking a question is way more important than solving a question.

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”, this makes sense,因为提出一个问题,意味着那个人需要在混乱无序的体系中,figure out what truly matters,是无论如何都应该优先考虑并解决的。

这里以两个我正在着手的对象举例子,英语和编程。

英文:常听闻四级六级,5000词汇量(事实上我并不知道需要多少词汇),这仿佛给我们设立了明确的目标,背很多的单词,分析很多的句子和试题,看很多的文章以及听很多播客,我们为了这个目标,采取了对应的input,也就是词汇和情境的积累,听上去make sense, right?

但是再仔细问下去,学哪些词汇?记哪些句子?看什么类型的文章和听什么类型的播客?这些问题都是重要的,因为在某个特定的context下,一些单词、句子,以及人物、情感都会重复出现,并且建立联系,更重要的是,它们还会和自己建立联系。

Think about it,如果某个单词或句子牵动了我的情感,愤怒、委屈或是兴奋,印象会深刻得多,一个嫉妒对方几十年的人呐喊出的"Why you always make me feel… so miserable(痛苦)"比"There is no soreness in your cortex(脑皮层) the day after a particularly tough training session."就更让我记忆犹新。

不妨再更深入一点,我究竟为什么要这么乐此不疲的学英语?和老外聊天chill?写英文文章?这些尝试我都试过,但都不了了之。归根结底,我始终将英语视为珍宝的原因,是因为它给了我探索这个信息世界的自由勇气。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信息都是由英文构成,学好英语,不只是意味着考过四六级所以不会被刷履历刷掉,更是意味着通向世界的大门为我而敞开了,在这个更大的世界里,我有了鱼鳍去遨游,有了翅膀去飞翔。

By the way, basically,学习英语的过程还是很快乐的,我可以挑一些自己喜欢的书、文章或视频慢慢品味——which is great.

编程:同样的,编程的purpose有很多种,在开始之前,先问问自己的purpose是哪一种?做一个软件?okay,做什么用?具体功能是什么?能否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把功能实现了?作为一个初学者,应该太过纠结究竟应该先学习哪个语言,instead,问问自己的purpose是否明确,并不是我们学习了coding才去building,而是了解了building的物品后去挑一把趁手的语言来coding.

毕竟究其本质,编程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问题,并不是非要手动一行一行把代码写出来才叫编程。简单回顾历史,从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,再到高级语言,甚至再到如今ai编程的自然语言,无论工具如何变化,我们的purpose实际从未改变——那就是解决问题,do the real thing.

Input comes from output

输出决定输入。这句话听上去反直觉,像是一个悖论,但正如刚刚提到的英语和编程的例子,以及其他领域例如写文章做视频,很多时候往往并不是我们先去input,等input够了再去output,而是我们有了purpose,从而有了output target,我们才能figure out我们应该去做什么样的input,让output倒逼input,如图:

what-i-think-before.img
real-productivity.img

You don’t need to read a book from cover to cover.

我以前看书有一个习惯,就是喜欢一字不落地从头看到尾,一方面是学校的授课方式通常是根据章节从头上到尾,于是我便沿袭了这个习惯,另一方面是总觉得看书是一件庄严的事,从头看到尾会有一种善始善终的成就感,以及表达对作者的尊敬。

Spoiler Alert: What a pretty naive thought.如果有一个时光机,I wish——都不用回到几年前,就回到一周前,问问那个正在苦读Peak: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一书的自己,为什么你他喵要对着一堆晦涩难懂的、医学的case study琢磨那么久,一那些生词你又记不住,二你记住了也没处用,很快就忘了,Dude…what am I fucking doing?

凡是看书,最好有一个明确的topic和purpose,一来,you can find what you actually want,大大减少在不必要的case study或是在一些吹水的章节上浪费的时间,二来是带着问题找答案,阅读便从scan这个机械式的动作变成了think这个真正matter的动作,从而真正达到阅读的本质。

Of course如果你是在阅读一些小说或whatever比较有趣味性或者线性性的书籍,或是单纯享受阅读的过程,或是你是一位listener阅读者(btw我也是前两天才知道阅读有听觉阅读者(listener)和视觉阅读者(reader)之分),那么,great! Enjoy it :)

The difference between needer and wanter.

仍然拿读书举例子,有一点值得指出来,在读书时,书中的内容是作者给的,而我如果只是scan text,那么我获取信息的效率必然是低效的。因为这些内容都是“别人给的”,而“别人给的”的部分往往是我不能控制的,而破局的关键就在于focus on my purpose, extend my vision,从“别人能给我什么”转变为“我能从中拿走什么”,for example,比如说突然发现自己正在读的书其实很烂,okay,具体是哪里烂,如果我将来去写书(or任何创作形式),我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。

另一个例子,与我正在写这篇播客同时发生,那就是打算做一期视频,to be honest,我在做视频的边缘徘徊了几年却迟迟没有做出任何一个视频,每次都会在边缘纠结“我应该用哪个软件?”“我是不是应该先去看看别人的设备是什么样的?”“我是不是应该去学一些技巧、转场之类的?”or whatever.这些看似未雨绸缪的准备实则是在为我自己的内心的空洞和对uncertainty的恐惧寻找的借口罢了。

而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做出第一个视频的,并不是我的input足够多到我觉得可以去output了,也不是我学到了某个炫目的技巧可以去show off了,而是说,okay,即使我没有通过做视频吸引任意一位观众,即使我没有通过做视频赚到一分钱,我也可以通过做视频这件事有所收获,such as将自己的input通过整理变为自己的资产,学习如何做宣传,学习如何把握自己视频的节奏(aka和观众交流的节奏),而这些收获我都是可以carry out到其他领域的。

For example,最近我正在尝试rent out我的雷鸟air3 AR眼镜,okay,如果我fucked up了,或者根本没有人愿意rent这个cool玩意,这并不意味着"Oh, I failed, I’m a fucking loser."而是我正在接近这个世界运转的规律,like,即使客户不愿意rent,我能否和客户交个朋友而非单纯的商业关系呢?I can benefit from it.

再拿做视频这个事情举例,我从做标题封面和视频前几秒的经验里,是否学到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,反过来,出租的这个过程,和其他人打交道的过程,是否对我做视频有所帮助,这两个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事情实则有着相似之处,并且其中的wisdom是可以拓展到自己接触的每一个领域的。

Purpose makes greatness

很多时候,purpose藏在一个人的心中,其他人是不可见的,因此purpose对一个人信念与行动的影响,只有他本人知道。例如,同样是在做销售的两个人,可能其中一个人只是为了混口饭吃,而另外一个人可能是为了做entrepreneur而做准备,因为做entrepreneur这个信念的存在,那么他的目标就很可能是“我要做这里的销冠”,于是在行动上,他会尝试寻找所有可能实现他目标的方法,并从中大量学习。仅仅purpose的不同,便可能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而这种purpose的力量在极端情况下的表现则更加明显。谈谈Elon Musk,he’s someone you couldn’t ignore,正是因为他的insane purpose,注定了他insane的信念和超乎常人的行动力,在人们说出“我们普通人…”时,因为这个Elon这个purpose的存在,他从未将自己列入普通人的一员,而是寻找一切可行性

Elon是个很有争议性的人,确实,因为他实实在在动了很多人的钱包,但是他不得不这么做,因为那个purpose的存在,这些行动就会变得non-negotiable,倘若是我是Elon,我有这样一个purpose,而好巧不巧,生命只有一次,换成是我,我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赚钱实现这个purpose.

这不禁让我想起以前玩过的一款游戏,to the moon,游戏的主角Johnny一生只为一个梦想而活——登上月球。他把所有时间和心血都献给了这个purpose(为了不剧透,描述与原作剧情有出入),倘若一个人,一生只为了一个non-negotiable的purpose,那么他释放出的能量和生命力将是无法估量的。倘若现实中出现这么一位小Johnny,我相信,he will do it.

Misc.

这篇post是我在macOS自带的TextEdit中完成的,起初我想用VSCode,但是出现了一些bug,每次当我输入中文的时候,输入框和我打字光标的位置会发生奇怪的错位,上一行的字会重复并出现在本行,十分影响打字体验。

我本能地想去google一番看看是什么情况,但是,purpose,我之所以在这个阴间时间起来写博客,就是因为我有这个output的需求,记录当下的感受和想法才是我应该prioritize的事情,为了保持这个flow,我便打开TextEdit软件记录想法先,后续再到其他软件进行优化,粗体斜体小标题whatever,也算是对purpose这个主题的学以致用了。

Btw初版草稿写完竟然已经凌晨5:45了,明明感觉不应该花这么多时间啊,除去思考的时间,可能是因为颅内高潮的缘故I guess,以后得注意一下自己的分心历程了。

写下这篇文章总耗时约5小时,最开始的2小时产出最多,后3小时的supplement和modify实际产出很少很少,并且大部分时间很容易分心,最离谱的是…我竟然大概花了40分钟给Input Comes from Output那一节配图,时常在犹豫,like“我的字体是否能看得过去?”“图像的dimension是否一致?”“内容是否居中?”诸如此类的强迫症问题,而且…tbh,不是第一次了, I ne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.先从做好prioritize开始吧。

Lastly,感谢Ray Stone from MoneyXYZ的这一期小心效率陷阱:為什麼你不需要"第二大腦"或者"個人知識庫"?以及社群中的podcast,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帮助。如果你因为这篇post考虑加入了onenewbite社群,记得带上我的名字Daniel Young,会对我有所帮助:)

About this Post

This post is written by Nosky, licensed under CC BY-NC 4.0.

#reading#purpo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