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y 26, 2025

Beyond the Language

Introduction

刚刚在翻微信公众号的时候,翻到一篇讲雅思词汇和表达的文章,虽然内容不咋地,很legacy,但它的标题“语言的边界,就是思维的边界”瞬间激发了我的思考,恰好前几天,读到一篇文章,标题为The Absurdity of ‘Thinking in Language’,启蒙了我对“语言”和“思考”的思考,于是我打算写一篇post来理清楚思考和语言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。

语言的边界,就是思维的边界

最初我看到这句话,觉得很有道理,甚至是有几分哲理,因为随着我们思维复杂程度的提升,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载体,比如一个恰当的语言,那么我们就很难表述它,更别提围绕着它相关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了。

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Antifragile,它是一本书名,也是一个新的词汇。在这个词出现之前,如果你问我fragile的反义词是什么,我可能会回答robust之类的,但它们俩之间的中间地带呢?似乎就被忽略了。

想象一个情景,你在twitter刷到一张anime girl的图片(好吧其实是我在刷),我可能不一定喜欢那个作品,但也不能说讨厌,换言之,喜欢的反义词不是讨厌,而是不喜欢,这是我们学习命题和逻辑时就接触到的,如果一个命题是p,那么它的反面是¬p(非p),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。

回到Antifragile那个例子,它恰恰就捕捉了那个“中间地带”,精准传达了“越打击越强”的这个特性,并围绕它展开了一系列讨论,而在此之前,这个idea就好像一个地图上的不知名的角落,它就在哪里,但因为没有位置信息,谁都不知道它,更无从思考和交流了。

再比如,有些语言区分“轻蓝”和“深蓝”,这让说这些语言的人在颜色感知上更加敏锐;有的语言没有明确的“左”“右”概念,而使用“东南西北”,于是使用者的方向感异常精准[1]。所以在这一意义上说:语言的边界确实限制了我们思维所能触及的精度和范围。这也是为什么我最初看到这句话时感觉十分有道理。

语言的边界,就是思维的边界?

当你看到这个小标题的时候,你应该猜到我想要说什么了,没错,因为我想到上述内容之后,我的脑海中立刻又跳出来了一些反例。

首先想到反例就是数学和音乐,假设数学符号和音符还没有诞生,那些比较原始的人类,难道就不会思考数学和音乐吗?肯定不会,即使没有数学符号,他们也能意识到一个苹果和另一个苹果加在一起,会有两个苹果,即使没有音符,他们也会意识到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,似乎是“旋律”的东西存在。

从这个角度看,语言只是思考的很小一部分,它是思考的媒介,绝对不是思考本身。突然也就能理解The Absurdity of ‘Thinking in Language’ 究竟 absurdity 哪了,如果是思考是一座冰山,语言确实仅仅只是这冰山的小小一角。

现在再回到最开始,那篇文章的标题,“语言的边界,就是思维的边界”,虽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思维的结构,但现在看来,其实还存在很多不妥当之处,但究竟是哪里还不够妥当,还需要继续深挖。

语言、思维和交流

通过之前几个例子,我们可以了解到“语言”和“思维”它们并非是单纯的“因”和“果”的关系,它们互为因果,相互影响。思维不等同于语言,它是语言这个冰山一角下的冰山,但语言又确实会塑造我们思维的结构,甚至可能限制我们思维的表达。

语言的边界,就是思维的边界”,这句话当初确实骗过了我的眼睛和大脑,一番思索后也觉察到了它的局限性,但有一个问题还需要回答,语言的边界,是否真的决定了思维的边界

语言没有边界。或者说,边界就是用来被打破的。

Think about it,回到Antifragile的例子,在这之前,这个所谓的边界确实存在,但是这个边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可以通过发明语言的方式被打破,而仔细想想音符和数学语言的诞生,也不正是因为边界束缚了思考,所以才发明了它们吗?想想伽罗瓦,我想他也正是因为观察到了数学中的某种规律,但由于难以使用现有的数学工具进行表达,于是发明了群论,并通过它证明了一元五次方程没有求根公式。

语言不会限制“思维的上限”,思维的上限会在语言的限制中涅槃重生,思维会强迫语言进化。

语言是可以被创造的,也应该被创造,更应该持续不断地被创造,因为思考和智慧永不停歇。

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“交流和外显思维的边界”,这一个哲学立场,我想,是比较稳固的。

Misc.

在我和GPT讨论这件事时[2],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,那就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是否是个哲学问题,或是它应该归类为哪个种类,yet,GPT不断暗示我,我不知不觉中踏入了哲学的领域。

You know,我之前一直对哲学没什么兴趣,以为它们是一些老古董们说的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字,以至于当我在讨论到语言和思维这个话题时,我都从未考虑过“踏入哲学领域”这回事。但回过头想想,苏格拉底、柏拉图等人和弟子之间的谈话,所谓的对哲学的探究,不正是在这样平淡的交流中碰撞出来的吗。它并不高大上,all we need to do is thinking clearly.

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在探索的过程中,我们能关注到的往往只有眼下的事物,即 the present moment,就像走一个森林一样,you know,很多人认为人生像爬山,但我认为 人生就像是探索森林,in this case,我在走“语言和思维的关系”的森林,这让我开始思考,究竟我们是先确定目标再去探索呢,还是我们先去探索,然后再回过头来给这个探索的路径分类呢?

恰好前几天看了 The Alpinist 这部纪录片,于是越发地感觉到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,当下探索的经历就是一个个点,这些点只有在将来的某个时刻,往回看,它们才会在某一个瞬间连成一条线。而这条线,在当前是很难看到的,我们能做到,就是commit fully in the present moment,享受学习的乐趣,享受探索的乐趣。

写作用时:1h40min.


  1. 澳大利亚土著语言 Guugu Yimithirr 只能用绝对方位(north/south/east/west)来指示方向,几乎不使用‘左”“右’的相对概念,这种习惯长期下来,确实会让说话者在空间定位上非常敏锐。 ↩︎

  2. 与GPT的chat:语言与思维的边界, 后续还有更深入的谈论,推荐一读。 ↩︎

About this Post

This post is written by Nosky, licensed under CC BY-NC 4.0.

#language#thinking#mind#philosophy